在農業經濟時代,泉州因人多地少,發展滯後全省。改革開放,激發了泉州人的創造力,民營經濟由此活力四射。
  從貼牌到自主創牌,從勞動密集型到搶占技術高地,泉州民營經濟的每一次華麗轉身,都有一種深刻的憂患意識在驅動,都有一種追求卓越的激情在引領。
  生於憂患,死於安樂。常懷憂患心,善於化危為機,謀求反轉之局,這是勇者之舉。
  泉州視通公司原是一家機頂盒生產企業,一度效益很好,但經營者意識到電子企業若缺乏核心競爭力,必然被市場淘汰,因而迅速轉型,成為集研發、安裝、維護為一體的軟件企業,躋身為福建第一、全國領先的智能交通方案提供商。這樣的故事,在泉州中小企業中比比皆是。居安思危,讓泉州民營企業不斷在變革中前行,在創新中跨越。
  僅有憂患意識是不夠的,偉大的事業,需要飽滿的激情,才能插上騰飛的翅膀。
  “晉江智造”的提出,石獅打造“東方米蘭”,惠安傳統石雕業向木雕和玉石延伸,德化推出陶瓷電商創業園,都充滿激情,富有遠見,必將成為泉州民營經濟升級版的新引擎。
 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為各種所有制經濟發展帶來新的機遇,相信經過30多年的發展積累、已經具備較強實力的泉州民營經濟,一定能緊緊抓住這一歷史性機遇,激發出更大的活力和創造力,為福建乃至全國新一輪發展,提供更多的經驗,作出更大的貢獻!
  (原標題:憂患與激情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iagsualcrw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